目前,我國國內LED顯示屏廠家出口國外主要的方式就是貼牌生產。貼牌生產是指擁有優勢品牌的企業為了降低成本,縮短運距,搶占市場,委托其它企業進行加工生產。并向這些生產企業提供產品的設計參數和技術設備支持,來滿足對產品質量、規格和型號等方面的要求,生產出的產品貼上委托方的商標出售的一種生產經營模式。

它是隨著社會分工精細化而產生的一種現象,代表的實際上是一種分工和細化競爭的思想,其大的特點在于實現了品牌與生產的分離,使生產者更專注于生產,品牌持有者則從繁瑣的生產事務中解脫出來,而專注于技術、服務與品牌推廣。
然而這樣的貼牌生產隨著勞動力成本的上升,行業生產規模的擴大,生產利潤趨于下降,企業代工利潤是非常薄,因此,在開拓海外市場的過程中,擁有自主品牌對于LED顯示屏廠家自身的發展還是對外的競爭都具有一定的優勢。
然而想要在市場樹立品牌,并非紙上談兵,其中的難度可想而知。就比如奧拓電子早年在開拓歐美市場時,也是進行貼牌生產,期間所有渠道商和代理商客戶都要求其不能打自家品牌。
眾所周知,能夠打出自己的品牌是很好的,然而不是每一個LED顯示屏企業都有著打出國際品牌的實力。
"LED顯示屏廠家在生存的前期,在沒大資金支持的前提下,貼牌是正常的"。形象地舉了HTC和多普達之間的關系的例子。眾所周知,HTC以前是一直站在幕后給多普達貼牌,前期賺到了利潤,才使用HTC自己的品牌。好比現在iPhone6,由中國的富士康代工,如果說富士康掌握了iPhone6核心技術,在iPhone6的基礎上開發一個富士康手機也是不無可能的。
總而言之,貼牌也好,自主品牌也好,要建立在LED顯示屏廠家資金鏈的狀況和企業的發展規劃上。任何一個企業都想要擁有自出的出口品牌,獲得自身品牌的附加值,但是前提要有這個實力去操作,因此,LED顯示屏廠家在選擇出口方式的問題上簡言之就是量體裁衣。結合企業自身發展的狀況和發展的方向去考慮,選擇一條適合企業生存之路便是好的,無論是貼牌還是自主品牌。